中午時分,老井溝村的上空飄起了裊裊炊煙,家家戶戶開始著手準備中午的飯菜了。看著自來水從自家的水管中嘩嘩流出,今年75歲的劉貴州感嘆,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一天也不知道能存一擔水不能,吃水的人太多。有時候,天上下的雨都收集起來吃了。”
之所以被稱為老井溝村,是因為以前用水,全靠一眼溝底的老井在維持。那時候,家家戶戶要么派專人去打水,要么在自家修個池子收集雨水。后來,村里為解決用水問題,打了一眼機井。但這唯一的機井,僅夠3200戶村民飲用,更別說去負擔其它產業的發展。水成為制約這個村子發展的致命傷。
對村子進行詳細的走訪調研之后,鄭州自來水公司駐老井溝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張振杰立即組織協調,并利用派出單位的行業優勢,把解決老井溝村的用水問題放在了首位。張振杰介紹:“當時派了專業的施工隊伍來到這兒,當天,村民就吃到水了。另外,我們對全村的38000米的供水管網全部進行升級改造,現在全村3261口人24小時都有自來水吃。同時,我們還申請財政資金90萬元新增了一些水源井,村里面的水源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隨著這些措施的陸續到位,老井溝村徹底告別了缺水的歷史,優質充沛的水源也為老井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解決了水的問題后,張振杰又將工作重心放到了改變村子精神面貌上來。張振杰帶頭利用群眾健身活動的間隙,講“紅色故事”,進行法制宣傳,建起了老井溝村“黨史”學習流動宣傳站。同時,他還通過“支部聯建”等方式,筑牢基層戰斗堡壘。張振杰說:“我們把黨員組織起來,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志愿活動。另外,利用派出單位的行業優勢,積極聯系基層黨組織,到村與村黨總支進行支部聯建活動,平均一個月一次。”
如今的老井溝村水有了,路通了,山青了,村靚了,老井溝村也徹底摘掉了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的帽子。鞏義市老井溝村黨總支書記劉喜軍說:“這種感覺就是給人一種力量。通過這兩年的努力,群眾的精神面貌,包括班子隊伍的凝聚力都在提高。”
在村口的百姓廣場上,吃完午飯的村民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曬著太陽、嘮著家常。他們感受著村子里的變化,享受著他們的新生活。老井溝村村民劉保德感慨地說:“張書記人很實誠,和我們能聊到一塊,村子里的很多工程都是他一手規劃的,盡了很大努力,干了很多事兒,我們確實很感謝。”
在鞏義市北山口鎮老井溝村采訪的過程中,記者聽到最多的,除了村民們對老井溝村歷史的回憶外,就是對鄭州自來水公司派駐老井溝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振杰的稱贊。在他們的眼里,張振杰已經成為了自己人。
其實,記者與張振杰算是老相識了。早在他擔任鄭州自來水公司管網處副主任的時候,就與他多次在搶修現場相遇。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是張振杰給人的第一印象,這也被他帶到了駐村工作當中。
老井溝村是一個地處偏遠的山村,村子面積7.2平方公里,共有12個村民組,3261口人。缺水一直是老井溝村的致命之傷。部分偏遠群眾甚至要長期買水吃。沒水用,那就打井鋪管道;黨組織軟弱渙散,那就想方設法帶動大家改變;沒有游園和休閑場所,那就自己規劃設計。只要能為老井溝帶來改變的事情,張振杰都會認真的去做。
全村實現水沖衛生設施全改造,新鋪設水泥道路860米,建成700平方的特色“黨建小游園”,建造1萬平方米的“百姓游園”……這些都是張振杰他們帶給老井溝村的改變。村莊先后榮獲河南省“優秀村規民約”、省級“衛生村”和省級“健康村”榮譽稱號,這些是對張振杰駐村認真干事的最好褒獎。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走在老井溝村,見到張振杰的村民總會熱情的打著招呼,而那種熱情是發自內心的。張振杰說,他現在正在構思老井溝村下一步的發展計劃,他有信心和村民們一起迎接老井溝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