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漢市水務集團調度中心,一塊超大弧形LED顯示屏占領了整個墻面,匯聚處理著各種信息,讓人迅速感受到高科技所營造的未來感。
大屏的中央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制作的無級縮放地圖,可以直接看到自來水公司生產、運營、服務等關鍵指標信息的全方位展示;在屏幕的左上角顯示著供水面積、管網長度、供水能力、當日供水量的相關數據以及近期漢口、武昌、漢陽、東湖高新等地區對于服務滿意率的具體數值;屏幕的右邊,每個水廠現場的生產工藝畫面和實時監控畫面不斷跳動;屏幕的下半部分則顯示的是自來水從源頭到龍頭的流程圖,制水、維護、供水、售水、服務全流程的相關數據都在屏幕上直接顯示。
“這是我們打造的智慧水務的統一信息平臺,各生產、服務環節情況一覽無余。”武漢市水務集團智慧水務中心負責人說,這塊LED顯示屏是今年6月30日才投入使用的,目前接入的系統只有制水和供水系統,還有二供、DMA分區計量漏損控制、營收、服務等系統將逐步接入。
大屏顯示系統的投入使用是該公司打造智慧水務的一個縮影。據了解,為了讓水務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全面助力水務工作的精細化和現代化發展,2018年,武漢市水務集團審時度勢,提出了由“傳統水務”向“智慧水務”邁進的工作重點和奮斗目標。當年3月,武漢市水務集團成立了智慧水務中心,這是全國水司中首家專門負責智慧水務規劃、技術、建設、運維的部門。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2019年6月25日,《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2022年智慧水務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北京通過了以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意味著武漢市水務集團正式開啟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為依托的智慧水務建設。
《規劃》中,武漢市水務集團將打造“41111工程”,即四平臺、一中心、一張圖、一朵云、一張網。其中,四平臺是調度指揮平臺、集團管控平臺、客戶服務平臺、綜合保障平臺,4個平臺有機運行,充分調動資源實現智慧運營,為市民提供優質用水和排水服務;一中心是數據中心,整合數據資源,以大數據、邊緣計算、BI智能等技術為加持,優化解決方案,實現智慧生產、運營、管理和服務;一張圖是水務一張圖,疊加業務圖層,實現各水務專題圖的展示;一朵云是水務混合云,通過集約化的云設施資源調度打造一個統一建設、維護、分配的IT資源中心;一張網是打造廣泛覆蓋、多級互聯的智慧水務一張網,以“大物聯網”的方式支撐智慧水務高效運行。
談及智慧水務帶給企業的競爭優勢?該負責人介紹,一是更透徹的全面感知,運用各種感知技術,全面感知水務企業信息;二是更廣泛的互聯互通,實現信息之間的無縫連接,有利于企業掌握經營管理全貌,有利于市民便捷接收信息;三是更深入的智能控制,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資源,輔助企業各級經營管理人員對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進行更加精細、更加智能的控制;四是更高效的資源利用,智慧水務建設能夠有效提升水務企業資源綜合利用能力;五是更貼心的主動服務,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使相關服務信息能夠迅速傳遞到水務企業每個需要知悉的人員處,以達到系統支撐的貼心服務。
智慧水務究竟能給管理和服務帶來多大便利?該負責人介紹,以前,供水管網破裂后,大都靠市民發現舉報,維修人員到現場先要確認管網大小、材質及相關配件,備齊材料才能進一步維修,智慧水務整體建成后,如果管網破裂,數據會顯示異常,系統通過建模分析,可以提前預警,用短信通知相關負責人、維修人員等,使其第一時間做好準備進行及時維修,實現精準快速反應。“用戶還可以可直接通過我們集團的官網、支付寶服務號、微信公眾號查看水量、水費及辦理繳費,獲悉水質、水壓及停水信息等,這些都是智慧水務帶來的便利”。
在談及目前市民反饋比較多的“最后一公里”二次供水問題時,該負責人介紹,未來3年,武漢市將有1000多處改造后的供水單元接入智慧水務中的二次供水泵房遠控管理系統,以智能眼代替人眼,將專業人員的雙手“延伸”至每個泵房,足不出戶即可實時監視泵房,遠程的調度人員通過查看,可迅速掌握供水情況,一旦發現問題或接到平臺自動報警,如水壓異常、電壓不足時,系統可立即下撥工單,安排維修人員上門解決,24小時守護二次供水設施安全。
展望未來,武漢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2020年基本完成“41111工程”建設,形成即時感知、快速響應、智能調度、服務便捷、決策科學的水務企業核心能力和智慧水務創新管理模式,讓智慧水務在保障供水、水質安全、直飲水入戶等領域充分發揮作用,真正成為惠及民生的“智惠”水務。